感知科技的温度!国际盲人节前夕,他们在清华园种下“科学种子”
2024-10-15 19:00:43
  • 0
  • 0
  •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盲人是残疾人群体中最需要大家关心和帮助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身体条件所限,大多很难走出家门,每天只有孤单寂寞和他们相伴。

10月14日,第41个国际盲人节的前一天,北京市盲人学校30余名学生走进清华园,种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他们走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加了一场残障科技交流座谈会,共同探索科技在残障人士生活中的无限可能,以实际行动响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的时代号召。

在“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上,同学们通过触摸和聆听,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魅力。这些曾经令晚清士人惊叹的西方科技展品,如今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同学们有的紧紧跟随讲解员听每一个文物的来历,有的用自己的双手感知科技的温度。

在残障科技交流座谈会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介绍了近年来科学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以及他们致力于科技助残的项目。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书记王小垂致辞,表达了对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期待,以及对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坚定支持。

同时,线上展览“多元宇宙: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主要策展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陈雪扬博士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展览的策划理念与亮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展示了科技如何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加便捷、包容的生活环境。

据记者了解,“多元宇宙: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线上展览主要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无限身心”通过“残障的书写技术”“触觉的可能性”“赛博格的前世今生”“障碍是一种处境”和“通感的艺术”五个板块展出由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和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等机构提供的展品,向观众介绍残障史上有代表性的技术物证。第二单元“隐藏人物”的第一部分揭示残障人士在西方科技发展史上做出的一些重要贡献,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残障技术专家的访谈和相关影音资料,让在一线参与科技生产的幕后残障人士得以现身。第三单元“开源未来”邀请残障社群参与者提供多媒体展项,介绍残障者使用和参与技术的经验。该单元的最后设置了留言板,希望能让更多残障人士持续发声。展览旨在呈现残障社群的多样声音,消除公众对于残障的误解,促进残障社群与科学技术界的对话。

陈雪扬的分享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科技改变命运的信心与期待。

不过,许多看似为残障者发明或以服务残障者为名义的技术,未必理解残障者真实的需求。就此,北京市盲人学校师生们结合在学校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分享了科技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憧憬。提出了对科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与需求,体现了视障群体对科技发展的深度参与和积极贡献。

记者了解获悉,此次活动得到了中金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的支持与帮助。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 华夏时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