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蛰伏多年的优必选,终于加快了商业化进程。继与居然智家、东风柳汽达成批量采购协议后,优必选近日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达到1000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关键跃迁。除优必选外,智元、魔法原子等厂商也相继公布量产计划,具身智能的产业化竞速进入实战阶段。然而,尽管高盛预测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整个行业仍面临成本高、场景适配难、市场培育等挑战。
批量进入汽车工厂
优必选始终将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围绕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及商业化落地应用为战略主线,将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作为突破方向,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商业应用场景走向千家万户。
这是优必选在近日发布的2024年财报中总结的未来展望,2025年将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规模化商用时代的开始,也是其人形机器人量产爬坡的开始。
按照优必选的计划,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达到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在2025年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敢定下这样的目标,源于优必选已经拿下商业批量订单的底气。目前,优必选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工业制造方面,3月27日,东风柳汽宣布将于其汽车制造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并计划在上半年完成,应用于汽车整车制造,开展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安全带检测、车门锁检测、车灯盖板检测、车身质检工位等工作,提升其制造工厂的智能化和无人化水平及效率。
这是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汽车工厂,在此之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多家企业实训,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并获得了车厂超过 500台的意向订单。
商用服务方面,3月17日,优必选宣布与居然智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提升客户购物体验,塑造智慧消费新场景,居然智家也将对优必选的仿真人形机器人进行推广,在战略合作目标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进入量产实战阶段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宣布量产。
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宣布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共量产双足人形机器人731套、轮式通用机器人269套。智元机器人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透露,今年智元机器人的商业化目标是营收较去年实现数倍增长,出货量预计在数千台左右,产品的应用场景除了科研、教育市场,还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
日前,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公布旗下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计划,预计今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该公司还宣布将启动“千景共创计划”,将拓展1000个合作伙伴,打造1000个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
高盛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花旗银行则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6.48亿台人形机器人。
但2025年会是人形机器人商用爆发元年吗?不久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曾锐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不清楚,最近几个月逐渐退出了过去几年投过的一些具身智能项目。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就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商用情况将呈现“技术驱动+场景落地”双轮驱动趋势。“工业领域预计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中,家庭服务领域虽然仍需技术降本和用户教育,但随着企业的采购计划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养老陪护、家务协助等场景的落地速度有望加快。”
不过,张孝荣指出,成本仍是主要瓶颈之一,厂商需在量产降本方面持续发力。据报道,优必选也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及此事,透露人形机器人的单机BOM(物料清单)成本将在今后实现30%-40%的降幅。不久前,优必选还和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天工行者,定价29.9万起,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内的科研级人形机器人。
至于人形机器人的销量要达到多少才能实现这项业务的收支平衡,《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优必选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业绩表现持续改善
虽然规模化商用才刚刚开始,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为公司创收。报道称,业绩交流会上,优必选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张钜表示,公司去年人形机器人的收入约为3500万元。
但由于体量较小,优必选还未将人形机器人单独列为一个收入项目,暂时归属于“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中。目前,优必选的主要业务为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
2024年,优必选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为3.6亿元,同比增长4.6%;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为3.2亿元,同比下滑17.5%;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4亿元,同比增长126.1%;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的收入为4.8亿元,同比增长88.1%。
其中,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2024年已签约的部分项目于年底尚未完成交付和验收,从而导致收入减少;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大涨,主要由于新应用场景增加以及人形机器人销量增加带来收入增长。
得益于旗下大部分业务收入大增,2024年优必选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3.7%;年内亏损收窄至11.6亿元。上市以来,优必选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的增幅为4.7%。
据报道,优必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陈建泉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盈亏平衡大概还需要2年左右实现,但目前优必选内部认为盈亏平衡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今年更首要的目标是确立行业格局,把人形机器人从天上飘着的状态做到真正落地。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 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