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重启中国崛起新时代
2019-06-15 10:11:16
  • 0
  • 1
  • 3

来源:人大重阳

通过实地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现,如今中国“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但与此同时, 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可以看到很多曲折和不易,如果想要分析了解这背后的原因, 不能仅从近几年的发展中来归结,需要从中国“走出去”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去分析,盛况与曲折的背后,是“一带一路”与中国投资的代际效应。

“走出去”步伐从未停歇

中国“走出去”不是从当代才开始, 早在几百年、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从中国近代史至今,可以把“走出去”分为三个阶段:

中国“走出去”1.0时代,可以定义为“三刀”时代进程。主要特点是从清末民初开始,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个人和家庭为单位,出于逃荒、做小本生意、打渔等目的而背井离乡,闯荡世界。他们去到了东南亚、美国、非洲等一些地区,逐渐拉开了中国“走出去”1.0进程。1.0进程实际上是延续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人员往来的近现代化进程。之所以定义为“三刀”的原因在于, 第一把“刀”为菜刀,也就是中餐馆;第二把“刀”是剪刀,也就是缝纫,以做衣服补衣服为生;第三把“刀”是剃刀,就是理发。彼时在有中国人的国度中,就会出现中餐馆的影子,继而开始有中国人开的裁缝铺、理发店等相关服务,甚至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这“三把刀”仍在海外谋生中发挥着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三把刀”时代的艰难程度不用过多赘述,在美国旧金山还存在类似这样的地区,每一根铁轨下面可能都埋有一根华工的尸骨,在东南亚地区还有很多华人被屠杀,直到20年前这种现象还依然存在。不过,这“三把刀”的存在后来演变成了“三师”,就是律师、会计师、老师。因为“三刀”的后代们成才了,有的成为了总统,有的成为了部长。最典型的就是曾任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的让·平(Jean Ping),此人就是温州人的后代,他的父亲是温州人,去到加蓬以后娶了一个加蓬部落首领的女儿, 让·平相继当过加蓬外交部长、联合国高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2.0时代开始了。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在“走出去”,民营企业最典型的就是华为,而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有企业在兴建。此时的“走出去”也可以用“三建”来表示,一是建路,比如公路、铁路、网路、电路等;二是建厂,建光伏厂、服装厂、炼油厂等;三是建站,比如电站、基站、水电站、火车站等。在去到德黑兰调研时发现,市区在建的五个地铁线路全部都是中国建的;到尼日利亚调研时,去到某一个发电站,听到尼日利亚的华人非常自豪地告诉我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建的!”,再看到一个大建筑物时又说:“这还是我们中国人建的!”,尼日利亚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被中国公司垄断了。在“三建”的过程中,中国的的确确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0年至2020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中国逐渐拥抱了全球,与世界发展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状态。随着“一带一路”大背景的出现,此时中国的“走出去”进入了3.0时代,可称为“三资”时代,即资金、资源和资质。2014年,中国正式成为净资本出口国,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此时,中国金融领域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在过去五年里“走出去”的速度非常快,它们在寻找符合自己特点的投资模式,研判在“一带一路”过程中的收益等等。2015年,土耳其有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土耳其纺织银行75.5%股权,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土耳其纺织银行整体贷款余额大涨。澳大利亚一家豪华酒店被中国方收购后,第一年的盈利就翻番了。中国人资金、投资、并购方面的优秀能力,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资源”方面,从2011年开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能源消费最大的国家,“走出去”可以获取中国能源领域的更好发展。可惜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意味着此时以资源为重心的“走出去”过程会非常艰辛。最后是资质,就是中国逐渐在金融服务、建筑投标、承揽工程等方面开始制定自己的标准,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标准。

比拼智力的时代已然开启

从中国“走出去”“三刀”、“三建”、“三资”的过程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一带一路”的倡议虽然已提出五年多,但中国“一带一路”的行动其实早已开始。即使没有“一带一路”也会有“N带N路”,或者其他名词来概括目前新型中国拥抱世界的过程。但是,问题在于“一带一路”的背景实际上呈现了代际的差异,每一代都不一样,如今比拼智力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如果说“三把刀”时代的中国人拼的是苦力,那时国人“走出去”做的是最糟糕、最底层的活计。“三建”的时代拼的是体力,哪里辛苦哪里需要人力,中国人就去到哪里。当今“一带一路”时代,中国人拼的是智力,谁的智力更强,谁才能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有时候我们会把风险人为的扩大,起初在面对“走出去”,去到外面的世界,去到不熟悉的地方时, 会害怕,尤其对“一带一路”地区更不了解,所以在不停地提到风险问题,但如果真正了解了、熟知了,做好应对准备了,就不会惧怕风险了。

第二,因为比拼智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所以在国际合作中对我们投资、服务的精细化标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服务要精细化,投资也要精细化,此时要靠投资、靠金融,中国金融强国的时代要真正开始了。过去十年,中国先后提出了海洋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需要再提的概念就是金融强国了。一方面,金融强国要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让金融实力更加能够支撑和衬托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因为有了“一带一路”倡议, 代际效应从普通百姓“走出去”逐渐演化成越来越多的精英“走出去”,中国人真正睁眼看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过去两百年的时间内,中国人一直在不停地睁眼看世界,但很多时候被蒙蔽掉了。世界上有好的地方,有坏的地方,好的地方用来学习,坏的地方用来借鉴、吸取教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实际上,“一带一路”就是教育中国人除了看欧美发达国家以外,世界上还有“一带一路”沿线那些原本在国人眼中都很陌生, 但实际并不遥远的国度。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带一路”间接重启了中国崛起的新时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