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被爆“悔婚”,Uber百亿融资恐泡汤
2017-11-14 18:05:27
  • 0
  • 0
  • 0

来源: Vivi闯硅谷

数月前,江湖早有传闻:软银集团即将入股Uber。面对Uber CEO被迫下台、高

管跳槽出走、法院诉讼缠身的近况,软银的投资被业界认为是给Uber的一针强心剂。

然而,据Vivi收到最新消息,软银百亿投资Uber的计划似乎有了新变化。软银集团表示,这一投资计划“绝不是最终决定”,有可能泡汤;最终能否达成交易,还将取决于Uber股票收购报价和软银在Uber的最低持股比例。

但24小时前,软银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11月13日,Uber一位发言人向外界证实,软银集团入股Uber的消息尘埃落定,投资总额基本锁定在100亿美元左右。

从双方确定投资到软银矢口否认,Uber的融资路还真是一波三折!

虽然软银投资尚未成定局,但根据知情人士以及此前媒体报道,如果本次投资成功,这笔交易将被分为两个部分:

👉 其一,是由软银和德龙投资集团牵头,共同完成对Uber的10亿美元投资。目前Uber的市场估值大约为700亿美元,这笔投资很可能为Uber打上G轮融资的标签。同时,Uber最大股东Benchmark放弃对创始人卡拉尼克的诉讼或成投资成败关键之一。

👉 其二,是由软银牵头的财团,计划从员工和其他股东那里购买至少14%的Uber股权,同时软银将获得Uber董事会中的两个席位。这些股票价值约为90亿美元,收购大约从11月28日启动,并将持续20个工作日。

毫无疑问,对Uber来说,2017年是充满磨难的一年。从Alphabet自动驾驶的专利诉讼、外界对公司文化的质疑,到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因丑闻在六月份被迫下台,可以说Uber这一路走来颇具悲剧色彩。

目前Uber新CEO由Dara Khosrowshahi担任,他的目标就是2019年尽早完成公司IPO的计划。在年损失超过20亿美元的背景下,Uber没有足够多的现金储备来收拾一切。软银的投资为Uber争取了时间,使它可以在准备公开发行前继续推动业绩增长。

比起Uber的悲剧,其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创业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被众人视为“有史以来最倒霉的创业者”。

盘点Uber创始人的戏剧人生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扎克伯格,众多优秀的创业者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性,不管自己读着多么好的学校,只要动了创业这个念头,就会选择辍学,卡兰尼克也不例外。

卡兰尼克从小就是一个天才,6岁学习编程,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因为痴迷于计算机,他学的专业是IT工程。1997年,正在读大三的他辍学创业,和几个好朋友创办了一个P2P搜索神器Scour.com。

这个网站吸引了很多用户,最高峰更是达到了25万人,甚至还获得了几千万的投资。但是一个从盗版发家的网站,最终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不久,网站被好莱坞电影协会和29家公司以侵犯版权为由告上了法庭,索赔2500亿美元。21岁的卡兰尼克只能申请破产。

休整了一段时间后,2001年卡兰尼克召集了以前创业的伙伴二次创业,这次他做的是一家有关企业软件的科技公司。连续半年,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小伙子,只睡在租来的车里创业。

不久,有位投资人看上了他的产品。2001年9月11日,投资人当天乘坐的飞机撞在纽约世贸中心上,不幸成了遇难者。没了投资,整个公司乱了套。合伙人带团队跳槽,其他投资人纷纷要求撤资。

接着,他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要么罚款,要么坐牢。面对接踵而至的困境,最终卡兰尼克的父亲卖掉了自己珍藏多年的限量版车子,还把养老金取出来帮他交齐了罚款。就这样,倒霉的卡兰尼克再一次失败了。

然而,他并没有被打垮。卡兰尼克每天坚持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拜访客户,没钱就只能吃泡面。就这样又坚持了六年,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公司被一家网络巨头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拿到钱的卡兰尼克决定开始环球旅游,好好享受一番。2008年,因为在巴黎打不到车,卡兰尼克在街上冷得直打哆嗦,这使他发现了一个新的风口,一键叫车。2010年,我们熟知的Uber由此创立。

开业第一天,Uber就收到了法院发票:如果继续营业,Uber公司每接一张订单就要被罚5000美元,作为CEO的卡兰尼克还要被监禁90天。后来,Uber还被政府和出租车公司联合抵制。

历经重重磨难的Uber最终成了估值高达700亿美元的公司。然而,2017年卡兰尼克又在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被迫退位。我们很难判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是恶棍,我们只能说至少他曾经辉煌过。

收购Uber中国后,滴滴还好吗?

谈到Uber全球化市场布局战略,不由得就想起中国的滴滴。这场声势浩大的贴钱大战,还是没有打碎“外资本土化不成功”的魔咒。仔细一算,距离滴滴收购Uber中国已经过去了15个月,Uber中国的仓促落幕令人唏嘘。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Uber在本地化方面一直显得十分笨拙。与百度合作前,Uber一直坚持使用效果不佳的谷歌地图;同时,照搬国外的信用卡支付系统,在中国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相反,滴滴则扮演了灵活创新的角色,完美地依托自己本土作战的先发优势,迅速扩大了平台的规模。滴滴从出租车平台起家,因此赢得了出租车和政府的支持。而后,它积极听取市场意见加以改进业务,并完成了与微信的整合。

Uber为争夺庞大的中国市场烧掉了近20亿美金,然而仅仅几周时间,卡兰尼克仿佛就顿悟了,无尽的烧钱大战迟早会耗尽Uber的资源,握手言和反而能共享胜利的喜悦。于是,这家硅谷巨擘举起了白旗。

时至今日,稳坐市场老大的滴滴似乎过得也没有那么滋润。

✔ 一来,网约车新规刷掉了无数外地车主,各项制约也大大提升。

✔ 二来,优惠力度一去不复返,当价格回归理性,很多人也恢复到原来的出行方式。

✔ 三来,市场上出现以摩拜单车为首的“反滴滴联盟”,这让滴滴打车更是腹背受敌。

想要扭亏为盈

Uber正在寻求网约无人车突破口

无人驾驶被看作是Uber在未来能否持续引领网约车领域的关键,可以说,目前Uber的高估值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投资者对未来无人驾驶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后的巨大想象空间。

然而,当下Uber还是要应对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Waymo对Uber窃取无人驾驶技术的诉讼。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件比Uber的文化危机更为严重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Uber更长远的战略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近日,Uber透露最快今年年底,第二代无人驾驶汽车就要上市。但Uber工程师表示,第二代无人车仍需要两名人员监管。其中一名负责在关闭自动驾驶模式时接管车辆,另一名负责监测地图。

就在前不久,Alphabet旗下Waymo宣布,在亚利桑那州的无人驾驶汽车中,人工司机已经被转移到后排座位。Uber能在多大程度上缩小与Alphabet的差距将取决于下个月的庭审,以及Uber究竟有无硬实力让无人驾驶技术变得更智能。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